浏览位置:财富头条网 > 财经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拨浪鼓“摇”出20亿元市场:“三毛产业”

时间:2025年01月04日 13:22   来源:新华网   浏览量:4342   

全球每5根加工鸭毛,就有1根来自桥圩镇!贵港市桥圩镇是广西四大古圩镇之一,但真正让人记住这个古镇的,不是它的圩市,而是它占国际市场近两成的鸭毛。

走进今天的桥圩镇,三五步就能看见“收鸭毛”“收羽绒”等的各种招牌。截至2023年底,桥圩镇年加工羽毛羽绒约9万吨,占全国加工量的近三成、世界的近两成,羽绒业总产值近23亿元,跨境销售额超过11亿元。

在桥圩镇一家羽绒制品生产车间内,工人使用全自动充绒机制作羽绒被。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从“收毛”到“分毛”

桥圩镇羽绒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摇着拨浪鼓、吆喝着“鸭毛换糖”,翻山越岭、走街串巷,是许多桥圩镇青壮年的谋生手段。

“我外公当年骑个自行车,后座挂两个箩筐,每天出门收鸭毛。这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如今,已是一家羽绒制品公司总经理的余可回忆说,当时许多老百姓还把鸭毛当“垃圾”扔掉,但东南沿海一带的服装厂,早就把鸭毛当作重要的服装原材料了。

几分钱、几颗糖就能换一大堆鸭毛,这样“划算”的买卖,让越来越多的桥圩人加入收购鸭毛的行列。在20世纪80年代初,桥圩镇已经形成了一支400多人的鸭毛收购队伍,初步形成了鸭毛购销的集散地。

“一根羽毛最值钱的部分其实是羽绒。”余可说,不满足于只收卖原毛,当地人开始琢磨着怎么把最值钱的羽绒给分出来。1987年,桥圩镇仿制出第一台木板单箱分毛机,羽绒产业从此由“收毛”进入“分毛”时代。此后,技术不断升级,木板单箱、铁制单箱、铁制多箱……越来越先进的分毛机接连推出。

“那时候镇上出现了很多分鸭毛的家庭小作坊。”曾经长期收购鸭毛的李海军回忆说,白天走街串巷收鸭毛,晚上就用分毛机打成绒,粗加工后再卖到江浙、广东等地的制衣厂,“收入还是蛮不错的呢!”

在桥圩镇一家生产企业的标准化厂房内,高绒分毛机正在生产。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从“卖毛”到“洗毛”

到20世纪90年代末,桥圩镇羽绒加工厂已接近100家,成为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大型服装企业的重要原材料基地。

从羽绒到羽绒被、羽绒服,必须经过水洗消毒。手工水洗既费水又费人力,还经常洗不干净。2000年,桥圩羽绒引进了水洗深加工设备,迎来第二次技术升级。工艺和产能得到大幅提升,羽绒加工厂从家庭作坊“华丽转身”为现代化企业。

今天,走进正在建设的桥圩羽绒产业园,崭新的现代化厂房错落有致,配套设施完善,已进驻的企业正开足马力,加班加点赶生产。企业的标准化厂房内,放毛、分毛、水洗、烘干、消毒实现流程全覆盖,最高可以生产出含绒量达98%的羽绒。

桥圩羽绒产业园。新华社发

从“三毛”到“全毛”

羽绒业的快速发展,把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桥圩人面前:原材料鸭毛的收购渠道太窄了!企业吃不饱,急需拓宽收购渠道。

桥圩人把目光瞄向了海外。凭借地理优势,他们“借船出海”,来到东南亚开办工厂,把“买毛”版图拓展到了海外。

截至目前,桥圩镇约四成的水洗羽毛羽绒原料,来自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原材料基地找到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进口原料经香港、上海、宁波等地港口进关,再通过陆路运输入厂,少则20多天,多则一个月,严重影响企业生产。

海关工作人员正在对水洗羽毛羽绒进行检查。新华社发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3月,一柜水洗白鸭毛集装箱运输车,缓缓驶出钦州港海关监管区。这是全国首票经钦州港海关与贵港海关分段联合监管后,通关验放的水洗羽毛羽绒。

这次顺利通关,开辟了进口原材料通关的新路径。相比传统路线,物流距离缩短约1500公里,物流时间缩减三分之一,单柜通关成本减少5000元。据贵港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贵港市羽毛羽绒进口3亿元,同比增长36%。

在桥圩羽绒产业园展示厅,销售人员正在直播介绍当地生产的羽绒被。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经过40多年发展,从“买毛”“卖毛”到“洗毛”,如今桥圩镇的“三毛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初级分毛加工、水洗羽毛羽绒加工和羽绒制品加工全产业链生产,“桥圩羽绒”区域公共品牌商标也于日前成功注册。

拨浪鼓“摇”出的“三毛产业”,给桥圩古镇带来了财富,给全世界带来了温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 国家文物局: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星堆申遗和潜力项目培育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韦衍行)9月24日,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国家文物局将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同时,要持续推进申遗,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

  • 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亮相巴黎

    嘉宾在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高静摄本报电  (闻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日前亮相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览展出23件石窟寺壁画临摹作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自2016...

  • 诗意中国丨城头月出照凉州

    7月9日,演员在武威西凉大剧院表演大型沉浸式情景舞台剧《天马行》。“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凉州城繁华景象。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古称“凉州”。武威历史悠久,西汉设置武威...

  • 水利部答人民网记者问:科学精细调度重大水利工程 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记者提问。水利部供图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欧阳易佳)水利部日前召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答人民网记者问时表示,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入汛以来,我国洪水南北齐发、频发、重发,长江、黄河、淮河、...

  • 安徽滁州绿色食品产业暨名优农产品对接上海销往全球

    安徽滁州市农业农村局携手上海市滁州商会,7月6日在上海宣布,定于7月20日在上海闵行区白金汉爵酒店3楼大厅举办的“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将是国内外的经贸界的交流合作大会。本次对接会以“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民生褔祉...

  • 滁州上海携手,绿色食品产业暨名优农产品迈向国际

    7月20日,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在上海举办,通过政府统筹、商会引领、市场发力,82家滁州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领军企业,现场牵线对接500多家国内外客商,交友、交流、交易,共同以饱满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城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