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中国各地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呈现新面貌、涌动新活力,曾经让人足不出户的冰天雪地,正成为得天独厚的发展新资源。
从黑龙江的冰雕技艺,到吉林的冬捕习俗,再到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从内蒙古广阔雪原上的民族风情,到北京用好冬奥资源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当前,各地高度重视冰雪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使传统冰雪文化再度焕发生机、现代多彩冰雪文化逐渐深入人心,为冬日带来独特的东方浪漫。
黑龙江:冰韵国风 用冰雪艺术具象中国元素
哈尔滨,一座以冰雪为灵魂的城市。出圈爆火的背后,凝结着数百年冰雪文化的深厚沉淀和不断创新。
在冰雕雪塑的世界里,一座座以中式建筑为蓝本的冰建筑巍峨耸立,哈尔滨不断向世界展示多姿多彩的国风元素。匠人们凭借精湛技艺,以冰雪为笔,缓缓铺陈开一幅幅中国历史文化的壮丽画卷。
吉林:一网越千年 美食传千里
吉林省粉雪资源得天独厚,良好的自然禀赋孕育出悠久的冰雪文化。
传承千年的查干湖冬捕成为当地旅游的金名片;沉浸式戏剧《粉雪·长白山传奇》为游客讲述跨越千年时空的冰雪丝路故事;“万物皆可冻”,到长春的农贸市场里,感受“冬天吃冻货”的别样冰凉体验。
冰天雪地持续为吉林带来惊喜。2023—2024雪季,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和国内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2024—2025雪季,这里还在推陈出新……以文脉为魂、经济发展为翼,吉林正描绘着白山松水的“冰雪新画卷”。
新疆:去人类滑雪起源地品雪“味”
地处世界滑雪黄金纬度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冬季最长可达半年以上,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当地人的生活离不开滑雪。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充分挖掘人类最早滑雪岩画与古老毛皮滑雪板的传统魅力,结合现代滑雪文化,打造出人类滑雪起源地独特的雪“味”文化。
内蒙古:广阔雪原上的独特民族风情
银装素裹的林海雪原,是内蒙古冬季常见的风景,极美也极寒。极致的寒冷带给内蒙古别样的文化。
“天天那达慕”,让辽阔寂静的雪原热闹起来;从森林中走来的鄂温克族,至今还保留着养殖驯鹿的习俗;鄂伦春族冰雪“伊萨仁”,在大兴安岭深处燃起篝火尽情歌舞……除了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不断传承、创新外,内蒙古雪原上的精彩冰雪活动还在不断“上新”。
不同地域的冰雪文化,在寒意中“开花结果”演变成不同的文旅体验项目,让冰雪旅行变成每步深入都有新发现的“文化大餐”。
北京:用好冬奥资源 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作为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北京拥有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群。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闭幕后,一批优质奥运遗产继续向社会开放,成为群众健身、旅游休闲的热门打卡地。
寒假期间,各大场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结合奥运精神和冰雪文化,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点燃市民游客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随着“冰雪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场馆在吸引游人前来打卡、体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冰雪文化融入到场馆的日常运营中,使之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奥运精神的“快乐殿堂”。
编导:于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韦衍行)9月24日,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国家文物局将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同时,要持续推进申遗,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
嘉宾在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高静摄本报电 (闻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日前亮相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览展出23件石窟寺壁画临摹作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自2016...
7月9日,演员在武威西凉大剧院表演大型沉浸式情景舞台剧《天马行》。“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凉州城繁华景象。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古称“凉州”。武威历史悠久,西汉设置武威...
记者提问。水利部供图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欧阳易佳)水利部日前召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答人民网记者问时表示,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入汛以来,我国洪水南北齐发、频发、重发,长江、黄河、淮河、...
安徽滁州市农业农村局携手上海市滁州商会,7月6日在上海宣布,定于7月20日在上海闵行区白金汉爵酒店3楼大厅举办的“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将是国内外的经贸界的交流合作大会。本次对接会以“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民生褔祉...
7月20日,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在上海举办,通过政府统筹、商会引领、市场发力,82家滁州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领军企业,现场牵线对接500多家国内外客商,交友、交流、交易,共同以饱满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城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