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位置:财富头条网 > 财经

端午特别策划|从“造龙”到“扒龙”,广州人的端午有多拼?

时间:2025年06月05日 00:41   来源:金羊网   浏览量:7443   

又是一年端午至,锣鼓声起,龙舟竞渡。广州日报影像专版《新视觉》特别策划,从“造龙”到“扒龙”双线出发,镜头深入番禺区上漖村这座龙舟制造之乡,记录下这里节前日夜赶工的繁忙景象;也走进车陂沙美女子龙舟队,见证一群“乘风破浪的姐姐”在水上挥桨训练,奋勇备战。

端午,我们看见的不只是竞速的舟,更是流淌在广州人血脉中的节日信仰与情感温度。

龙腾上漖 薪传百年

广州市番禺区上漖村是华南地区著名的龙舟制作之乡,历经六代龙舟匠人的传承,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上漖村龙舟基地现有八间各具特色的龙船厂,厂区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专注于手工龙舟的制作与维修,是珠三角地区龙舟制作的行业龙头。2018年5月,上漖龙舟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端午节前夕,广州日报摄影记者走访了上漖村,见证了这里加班赶工的繁忙盛景。

新龙舟驶出上漖涌,通过四通八达的珠江水系网络驶向珠三角的各个村庄。

上漖涌上排满了等候进厂翻新或是完工后等待接回的龙船。

卢再洵龙舟制作龙船厂,造船师傅在加工龙舟用木。

造船师傅正在打磨一艘南海盐步订做的龙舟船身。

卢再洵龙舟制作龙船厂,一艘船身长达41.8米的坤甸木龙舟正在制作中。

造船师傅在加工龙头与船身的连接处,并仔细打磨龙头。

龙船世家负责人黄剑挺和造船师傅正合力为新龙舟安装龙头。

上漖龙舟技艺第五代传人黄剑挺所在的龙船世家龙船厂今年生意不错,新造龙船达14艘,送来翻新的则有三、四十艘。“往年龙舟制作有淡旺季之分,现在一年到头都在忙。”据黄剑挺分析,这是因为在数年沉寂之后,扒龙舟活动重新兴起。还有就是市场的拓展。除了广州本地,上漖龙舟还供应佛山、中山等地,“以前最远去到江门,现在连阳江也过来这边做船”。

一条村,八个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工场,何以能够占据珠江口西岸百分之九十的传统龙舟制作市场?

原来从龙舟技艺的第二代传人黄寮开始,这里就开始使用东南亚进口的坤甸木制作龙船。这种木头硬度高耐腐蚀还不怕潮湿。除了用料、船型、速度等优势,上漖龙舟还有一项核心技术——掌口。掌口是指各部分木料拼接处的接口形式,属于榫卯工艺的一种。黄剑挺说,传统龙舟长达四十米,需要三段木拼接,还有许多板材的驳口。端午扒龙舟最好看的其实是游龙时的“摁龙船”,就是龙舟上的“扒仔”们按照统一节奏身体上下用力使到龙船在上下晃动中前进。“如果接驳技术不好的船是不能摁的,容易散架。上漖制作的坤甸木传统龙舟大家尽管摁!”

70岁的黄沛伦在一刷一刷给一艘翻新的龙舟上漆。

龙船世家龙船厂,造船师傅正在为新龙船安放龙船鼓。

5月11日,猎德村三条新龙舟在龙船世家举行骏水仪式。

海珠区沥滘村今年新订做的“德胜飞龙”龙舟。

5月17日,海珠区沥滘村民为新龙船“德胜飞龙”举行骏水仪式。

5月17日,在“新龙船落水,顺风顺水”的祝福声中,沥滘村民合力将新龙船“德胜飞龙”送入上水中。

新龙舟驶出上漖涌,通过四通八达的珠江水系网络驶向珠三角的各个村庄。

“姐姐”破浪 江中生花

广州天河车陂村龙舟文化底蕴深厚,传统上曾有“女子不能上龙舟”之说。2017年,车陂沙美社区一群热爱龙舟的女子决定打破传统,自筹资金打造一艘女子龙舟,组建女子龙舟队。队员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六十多岁不等,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家庭主妇,还有的是退休工人。平日里,她们各自在生活与工作的“主战场”奋战;而一到龙舟季,她们便齐聚江面,拿起龙舟桡,化身“乘风破浪的姐姐”。在这个热烈的龙舟季,广州日报记者走近这支特别的队伍,见证这群女子劈波斩浪的英姿。

工作日晚上,车陂沙美女子龙舟队的成员在珠江上进行龙舟训练。

队员们的龙舟船桨有“沙美女子”的字样。

今年端午,有化妆品品牌赞助车陂沙美女子龙舟队,队员们上船前擦涂防晒产品。

队长梁艳霜准备把“凤头”安装到船头。

姐妹们同舟共济,遇到问题有商有量,共同解决。

周末,车陂沙美女子龙舟队在碧绿的车陂涌训练。

在广州天河区车陂涌,从四月起,每晚八点半,充满节奏感的鼓声便会响起。在往来的龙舟之间,一条限乘22人的标准龙舟上,坐着十余名女桡手。她们是车陂沙美女子龙舟队,来自沙美社区,是一支地地道道的村队。

初识这支龙舟队,便会被她们的热情与松弛感所感染。她们一边训练,一边聊着当天市场上的菜价,也会聊村里的新鲜事。然而一旦上了龙舟,笑容便收起,神情转为专注。执桡、下腰、插桡、起桡……每个动作都迸发着刚劲的力量。伴随着整齐划一的口号声,龙舟逆水前行,仿佛要在水面上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车陂沙美女子龙舟队的标准龙偶遇村里更长的男子龙舟队的传统龙。

车陂沙美女子龙舟队的标准龙在车陂涌上进行训练,远处的是村里男子龙舟队的传统龙。

为了筹备村里采青仪式的宴席,黄燕玲一早来到菜市场买烧肉,现在退休的她是女子龙舟队的舵手。

队员梁艳芳除了是女子龙舟队员,也是村里出名的“巧姐”,龙舟队训练之余她也会抽时间做手工花。

车陂沙美女子龙舟队获奖无数,队员展示她们的众多奖杯。

这次比赛给了女队极大的信心——她们不仅能扒龙舟,还能扒出成绩。这些年来,沙美女队在全国多座城市参加各级龙舟赛事。在龙船基地的一面靠墙玻璃柜里,摆满了她们获得的奖杯。梁艳霜说:“这些,都是我们比赛得来的。”当然,对这支女子队而言,名次和奖杯或许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掌声背后的认可,是那一句——“你看,这群女子也可以扒龙舟,而且扒得很专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 国家文物局: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星堆申遗和潜力项目培育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韦衍行)9月24日,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国家文物局将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同时,要持续推进申遗,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

  • 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亮相巴黎

    嘉宾在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高静摄本报电  (闻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日前亮相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览展出23件石窟寺壁画临摹作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自2016...

  • 诗意中国丨城头月出照凉州

    7月9日,演员在武威西凉大剧院表演大型沉浸式情景舞台剧《天马行》。“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凉州城繁华景象。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古称“凉州”。武威历史悠久,西汉设置武威...

  • 水利部答人民网记者问:科学精细调度重大水利工程 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记者提问。水利部供图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欧阳易佳)水利部日前召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答人民网记者问时表示,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入汛以来,我国洪水南北齐发、频发、重发,长江、黄河、淮河、...

  • 安徽滁州绿色食品产业暨名优农产品对接上海销往全球

    安徽滁州市农业农村局携手上海市滁州商会,7月6日在上海宣布,定于7月20日在上海闵行区白金汉爵酒店3楼大厅举办的“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将是国内外的经贸界的交流合作大会。本次对接会以“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民生褔祉...

  • 滁州上海携手,绿色食品产业暨名优农产品迈向国际

    7月20日,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在上海举办,通过政府统筹、商会引领、市场发力,82家滁州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领军企业,现场牵线对接500多家国内外客商,交友、交流、交易,共同以饱满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城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