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 实习生马榕麟 巴库、北京报道
“全球气候行动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实际行动与《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和承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纷争严重冲击应对气候变化多边合作体系。”11月15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代表团随团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吕文斌向记者介绍,《巴黎协定》生效以来,全球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的行动、支持和合作不断增加,并朝着协定目标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已广泛融入各国国内政策和战略以及国际合作之中,全球向低碳至净零碳、具有气候韧性的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吕文斌认为,在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各方应积极捍卫和坚持多边主义和多边进程,坚持公正、有序、公平的理念,继续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之下开展气候治理和合作,同时加强交流磋商,避免采取拖慢转型进程的单边贸易措施,并确保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和调动资金,以支持更有力度的气候行动。
吕文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介绍,当前全球绿色转型进程面临波折,环境和气候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绿色贸易壁垒升级,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增加。
“中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近年来在加快自身能源转型的同时,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领域国际合作,是推进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稳定器。”吕文斌向记者强调。
具体来看,中国在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方面有许多举措和成效。一是含“绿”量提升。过去十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3年的10.2%增加到2023年的17.9%。发电总装机增加了1.3倍,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增长达5倍、30倍。2023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53.9%,特别是截至今年9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56.5%。目前中国每消费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二是含“新”量增加。中国已经建成比较完善的风电和光伏产业链,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显著增强。量产的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5%,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到18兆瓦。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多种技术加速创新应用,虚拟电厂模式不断探索。
三是全球化加速。中国全面发展同世界各国合作关系,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各国民众提供了高质量的绿色产品。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与30多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了合作关系。
“关于下一步工作,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明确要求。”吕文斌向记者表示。
一是将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破解资源约束、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根本路径,如提出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的量化工作目标。
二是将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础支撑,如提出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的目标。
三是将绿色低碳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作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积极鼓励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如提出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
在“中国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发展”的边会上,《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正式发布,吕文斌向记者强调了四点主要研究结论。
一是节能和提高能效是能源转型的前提,持续的电气化是迈向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如果不能有效节约能源,则能源转型对绿色能源的需求量更大,实现能源转型难度更大、速度更慢。因此,节能和提高能效是能源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按当量热值计算,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先增加后下降,到2060年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峰值下降三分之一左右。
二是建设风光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能源供应低碳化是能源供应侧转型的主要途径,非化石能源电力替代化石能源电力是核心要务。2023年,中国发电装机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53.9%。到206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在电力总装机中占比将达到90%以上。
三是构建高度智能化的电网新形态,是新型电力系统建立的核心要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转型的核心举措,需要统筹好“源-网-荷-储-氢”各类资源的发展,形成“大互联、小平衡”电网形态。研究提出,到2060年,绿氢将进入规模应用,电制氢和电制合成燃料将成为支撑电网负荷平衡、促进电网跨季节调节的重要补充手段。电化学储能能力达到2.5亿千瓦左右,还有车网互动能力等将为电力系统提供即时响应能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韦衍行)9月24日,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国家文物局将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同时,要持续推进申遗,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
嘉宾在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高静摄本报电 (闻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日前亮相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览展出23件石窟寺壁画临摹作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自2016...
7月9日,演员在武威西凉大剧院表演大型沉浸式情景舞台剧《天马行》。“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凉州城繁华景象。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古称“凉州”。武威历史悠久,西汉设置武威...
记者提问。水利部供图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欧阳易佳)水利部日前召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答人民网记者问时表示,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入汛以来,我国洪水南北齐发、频发、重发,长江、黄河、淮河、...
安徽滁州市农业农村局携手上海市滁州商会,7月6日在上海宣布,定于7月20日在上海闵行区白金汉爵酒店3楼大厅举办的“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将是国内外的经贸界的交流合作大会。本次对接会以“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民生褔祉...
7月20日,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在上海举办,通过政府统筹、商会引领、市场发力,82家滁州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领军企业,现场牵线对接500多家国内外客商,交友、交流、交易,共同以饱满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城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