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位置:财富头条网 > 关注

持续加码技术投入上市银行加力数智转型

时间:2025年09月12日 11:27   来源:中国网   浏览量:6220   

数字金融持续迭代升级,成为推动金融机构效率提升和创新发展的“利器”。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各家银行上半年在实现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在稳步提升,这背后离不开数字金融强有力的支撑。

半年报显示,上市银行持续加码技术投入,推动业务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尤其是金融大模型落地呈现加速态势,实现了应用场景的快速拓展,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数字赋能业务发展

在2024年年报中,多家上市银行曾披露过数字金融的投入情况。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24年金融科技投入共计1254.59亿元,较2023年增长2.15%。同时,与科技投入总量提升相对应的还有科技人员总数的增多,6家大型商业银行2024年科技人员总数首次突破10万人。

持续的投入带来了经营业绩的提升。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韩静在8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以科技和数据驱动,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业务发展,银行实现对客精准识别、精准营销、精准画像。通过洞察客户特点,建设银行实现了产品服务的精准适配,这在对公对私领域均有所体现。在对公业务领域,通过数字化工具直营,对公长尾客户存款较年初增长超1000亿元;在零售业务领域,通过智能化管理,存量资金到期承接率近95%。“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离开了科技驱动、数据驱动是难以做到的。”韩静说。

“未来银行必然是数字银行。”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过去3年,北京银行在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关键一招就是举全行之力推进数字化转型。”

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加快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建成了“1213”AI体系,即一体化算力底座、两大模型开发运营平台、100余项AI能力、300余项AI应用场景建设。霍学文介绍,一体化算力底座能够实现企业级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资源的统一管理,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强化数据联动与分析能力;两大模型开发运营平台通过“大模型+小模型”双轮驱动,形成人工智能的中台能力,赋能产品创新、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领域,推动业技融合达到新境界;建成AI核心能力应用体系,具备100余项AI能力,上线一批好用、管用、实用的AI工具;探索AI金融应用的更多可能性,形成300余项应用场景。

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也体现在半年报业绩上。上半年,北京银行实现了营业收入362.18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53亿元,同比增长1.12%。

技术支撑能力提升

半年报显示,各家银行均着力提升数字技术支撑能力,为未来战略布局筑牢根基。

国有大型银行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保持前列。记者从中国银行获悉,该行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力提速,通过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强化交易集约、提升服务效能,培育分行数字化转型新成果,形成推广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通过持续推进技术架构转型,该行云平台服务器总量达4万台,截至2025年6月末,分布式技术平台已对接352个应用,前端技术平台推广至186个应用,大数据技术平台推广至174个应用。

股份制银行也不甘落后。浦发银行透露,该行已建成算力、算法、平台、知识四位一体的企业级数智基座。截至2025年6月底,已构建千卡算力,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率先实现“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开源大模型”的金融应用,形成大小模型协同的“浦银智启”模型服务矩阵,同时搭建多维度大模型评测体系,初步构建千万级企业知识库;分布式架构体系基本成型,为业务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另外,平安银行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行构建大模型能力体系,通过监督微调、强化学习、大模型自主规划、智能体等技术进行模型调优训练,提升重点场景应用能力,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已落地大模型应用场景超330个。

除了技术平台、场景应用,在风控合规方面,数字金融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记者从平安银行获悉,该行深化智能算法应用,夯实智能化风险防控体系:在对公风险管理上,深化大模型在智慧风控的探索应用,建立风险专家知识库,借助智能体系提升风险控制各流程的效率,强化大模型的适用能力;在零售贷款审批与催收上,依托大模型能力,对非结构化数据及其他要素进行风险特征挖掘和识别,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普惠金融上,深化“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用,全面完善普惠生态客户的风险画像,支持信贷资金精准直达中小微企业;在账户风险防控上,打造反电诈“风控大脑”,提升账户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效率。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

当前,上市银行已普遍将数字金融,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视为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及开拓新增长极的重要抓手。金融大模型的应用体系已经在银行业务的各个层面全面开花。

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上半年,光大银行上线“大模型智能政策助手”,打造了涵盖行内1700余份政策文件的专业知识库和政策搜索分析智能体,将政策文件与业务场景智能关联,提升了合规执行效能,构建起全流程的政策服务能力。

据介绍,光大银行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和授信业务的深度融合。该行自主研发的“授信调查智能报告”功能,5分钟即可自动生成一份百页调查报告。目前,该功能已服务2000余位一线客户经理,赋能39家一级分行,有效提升授信业务质效。

在数据领域,光大银行自主研发并推出集人工智能与商业智能于一体的“问数”智能分析工具,整合了超过2000个数据指标,覆盖零售、对公、运营、财资等主要业务领域,全面支持指标、报表、分析报告、外部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的问答查询,能够为业务一线及时、准确反馈高质量数据分析结果。

数智化转型需要大量基础性的工作支撑,甚至是整个业务流程的优化。“数字金融推动银行的服务和业务不断向平台化、场景化、生态化发展的同时,我们能感受到应用系统的边界在逐渐模糊。前中后台的系统逐渐融合,很多都是直通式。从客户端发起到记账完成,原来分散在多个系统,现在基本上都是直通的。交易型系统和分析型系统也是相互嵌套的。”杨兵兵说,“随着数字化越来越深入,也给安全运营和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是怎样才能做得又好又快,进行科技赋能,我们在流程优化方面花了一些力气。”

另外,光大银行还设计有智能算力的调度平台,通过算力的虚拟化和算力的统一交付,使得同等硬件成本下,可以满足更多人工智能的应用需求。“目前,我们人工智能的算力已经支撑保障120多个算法模型和840个场景应用。”杨兵兵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 国家文物局: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星堆申遗和潜力项目培育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韦衍行)9月24日,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国家文物局将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同时,要持续推进申遗,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

  • 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亮相巴黎

    嘉宾在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高静摄本报电  (闻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日前亮相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览展出23件石窟寺壁画临摹作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自2016...

  • 诗意中国丨城头月出照凉州

    7月9日,演员在武威西凉大剧院表演大型沉浸式情景舞台剧《天马行》。“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凉州城繁华景象。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古称“凉州”。武威历史悠久,西汉设置武威...

  • 水利部答人民网记者问:科学精细调度重大水利工程 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记者提问。水利部供图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欧阳易佳)水利部日前召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答人民网记者问时表示,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入汛以来,我国洪水南北齐发、频发、重发,长江、黄河、淮河、...

  • 安徽滁州绿色食品产业暨名优农产品对接上海销往全球

    安徽滁州市农业农村局携手上海市滁州商会,7月6日在上海宣布,定于7月20日在上海闵行区白金汉爵酒店3楼大厅举办的“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将是国内外的经贸界的交流合作大会。本次对接会以“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民生褔祉...

  • 滁州上海携手,绿色食品产业暨名优农产品迈向国际

    7月20日,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在上海举办,通过政府统筹、商会引领、市场发力,82家滁州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领军企业,现场牵线对接500多家国内外客商,交友、交流、交易,共同以饱满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城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