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位置:财富头条网 > 焦点

守护雪域高原百姓健康“医”路援藏见“睛”彩

时间:2024年09月25日 18:09   来源:网络   浏览量:8488   
守护雪域高原百姓健康“医”路援藏见“睛”彩

初秋时节,从西藏山南驱车出发,沿着雅鲁藏布江前行100多公里,2个多小时后,便来到了加查县达热村。这里平均海拔3300多米,空气稀薄,紫外线辐射强烈,村民容易患白内障等疾病,定期进行眼部疾病筛查非常必要。

顾不上休息,作为本次“山南市光明行”活动的医生,山南爱尔眼科医院综合眼病科主任王红英,带领医护人员立即为等候多时的40多名村民进行义诊,为他们科普眼科疾病、用眼爱眼知识与方法。

王红英和团队成员为达热村村民检查眼睛。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这只是医疗援藏的一个缩影。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特别是2015年8月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实施以来,西藏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更为快速。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84家支援医院派出10批近2000名专家支援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各对口支援省份助力西藏培养4800多名本地医务人员,为年均5千余人提供参加跟岗学习及各种学术交流机会。西藏已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00多种“中病”不出市地,常见“小病”在县级医院就能得到及时治疗。

“山南市是湖南省定点援藏地区,提高当地眼科医疗水平是我们的责任。2021年5月,在山南市政府和市幸福家园建设管理局支持下,山南爱尔眼科医院成立,首批援藏医生有12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3年多年,该院带来了专业设备和先进的眼科疾病诊疗技术,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质量的眼科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在县域乡村实施。

医疗援藏让百姓重见“睛”彩

走进山南爱尔眼科医院,一面写着“精湛医术保光明 高尚医德暖人心”的锦旗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聂果村68岁达瓦老人送给该院青白科主任吴四华的。

达瓦老人向吴四华赠送锦旗。受访者供图

几年前,达瓦老人因一次高空跌落,左眼受伤,右眼视力受到了影响,双眼几乎失明,生活难以自理。就在老人一筹莫展之际,2024年4月,该院在桑耶镇开展眼健康义诊时,发现老人右眼患有白内障,让他来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经进一步检查,我们为老人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功能性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老人右眼远视力和中视力均达到了0.8,没有出现不适。”吴四华表示,如今,老人在家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自己非常开心。

“手术前我有点忐忑不安,毕竟是给眼睛做手术。住院期间,知道了吴主任之前做过很多次这样的手术,医护人员把我当作他们的亲人,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就很安心。”达瓦老人说,“非常感谢他们,让我重新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生活也越来越好。”

如今,在西藏山南,越来越多的“达瓦”重见光明。“截至目前,医院门诊总量已突破48490人次,实施各类手术4057多台,为52000多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眼健康义诊活动已开展1000多场,覆盖人次达8万人。”该院院长董光明介绍,依托“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山南市光明工程”项目,共为山南市1200余名患者提供了手术援助。

山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山南地区紫外线辐射强烈,村民容易患上白内障、青光眼、翼状胬肉等疾病。30年来,越来越多的眼科专业医生“组团”来到山南,带来了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先进设备。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眼科医疗队伍,让山南百姓在本地就能得到优质眼科医疗服务,有效控制了白内障等高原常见病。

眼疾患者家门口有了“医”靠

推进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基本覆盖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超75%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达到基本标准……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今年7月,西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力争县域内乡村首诊率达70%。

在政策引导下,陈邦介绍,3年多来,医院打造了“分级连锁”治疗模式,近200家县级医院在上级体系技术、专家和渠道支持下,进一步下沉县域,辐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搭建起上下联动、互通共享的“县乡村”三级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董光明带领医生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与此同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人才是核心要素。如何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眼科医疗人才队伍,是医疗援藏工作的重点。

“3年多来,医院招聘了一大批当地藏族大学生,通过‘传帮带’方式培养了一批医疗技术骨干。目前,除玻切等项目需依靠援藏医生外,大多数常规眼科治疗基本实现人才本地化。”董光明表示,医院规划在3至5年内实现人才本地化,从白内障、青光眼、翼状胬肉等部分眼科项目发展为全眼科项目,打造西藏眼科专业技术培训基地。

次仁卓玛便是其中一员。2021年7月大学毕业后,她来到山南爱尔眼科医院,从最开始的住院部护士到如今的门诊部护士长,她的成长离不开医院的精心培养。

“自己学的虽然是护理专业,但对于眼科护理了解不多。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师傅和其他医生都会耐心指导我。他们为患者治疗时,也将我带在身边,让我尽快地熟悉眼科护理各项工作。”次仁卓玛说,正是有了他们的培养,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越来越得心应手。

业内人士表示,自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以来,越多越多的医生来到山南,进一步推动了医疗、科研、人才等资源共享,让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扩容下沉,提升了西藏医疗服务水平,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福利。

“希望未来可以把我们的医疗网络遍布城乡县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可及的眼科医疗服务,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在眼科领域的实现。”陈邦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 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

    北京八达岭长城一景。本报记者雷声摄一砖一石,铭刻着历史和沧桑;蜿蜒万里,诉说着光辉和荣耀。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1984年,邓小平、习仲勋等领导同志为首都一些单位发起的“爱我中华  修...

  • 国家文物局: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星堆申遗和潜力项目培育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韦衍行)9月24日,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国家文物局将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同时,要持续推进申遗,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

  • 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亮相巴黎

    嘉宾在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高静摄本报电  (闻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日前亮相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览展出23件石窟寺壁画临摹作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自2016...

  • 诗意中国丨城头月出照凉州

    7月9日,演员在武威西凉大剧院表演大型沉浸式情景舞台剧《天马行》。“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凉州城繁华景象。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古称“凉州”。武威历史悠久,西汉设置武威...

  • 水利部答人民网记者问:科学精细调度重大水利工程 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记者提问。水利部供图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欧阳易佳)水利部日前召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答人民网记者问时表示,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入汛以来,我国洪水南北齐发、频发、重发,长江、黄河、淮河、...

  • 安徽滁州绿色食品产业暨名优农产品对接上海销往全球

    安徽滁州市农业农村局携手上海市滁州商会,7月6日在上海宣布,定于7月20日在上海闵行区白金汉爵酒店3楼大厅举办的“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将是国内外的经贸界的交流合作大会。本次对接会以“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民生褔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