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中秋佳节将至,为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浓厚的节日氛围,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月满中秋,文化寻根”主题研学活动在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举行。青少年们在富有乡土气息和文化韵味的系列实践中,感受中秋节的传统文化魅力。
活动首站设在村中宁静雅致的农家书屋。在这里,孩子们在村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共同鉴赏与中秋相关的经典诗词。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朗朗的诵读声伴着书香,让孩子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古人对团圆、对明月的深厚情感,领悟中秋节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在诗意氛围中,孩子们纷纷拿起笔,在书签上写上应景的中秋古诗词并悬挂在墙上,氛围感满满,成为研学路上一道温暖的风景。
雅韵中秋,让美好如“漆”而至。在非遗体验课堂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漆扇制作中。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大漆点入水中,调色,搅拌,从上到下浸入,缓慢旋转快速提起,一道道一关关,直到成品展现。
在家长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在扇面上用毛笔写下“中秋”“花好月圆”“前程似锦”“顺遂”“喜乐”等美好寄语。一笔一画间,不仅是对传统漆艺的初步触碰,更是将中秋祝福凝固于方寸之上。
研学队伍漫步至村内开阔的草坪游乐区域。秋高气爽,天蓝草绿,孩子们在自然中玩乐,放松身心,欣赏乡村景色,直观感受秋日的宁静与丰收在望的喜悦,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活动的压轴环节是拜访村中老手艺人罗业双。西冯村的罗师傅虽已80岁,多年来始终坚持传统草鞋、蓑衣的编织技艺。孩子们围拢在罗师傅身边,好奇地观看一根根稻草如何在老人灵巧的双手中逐渐变成实用的生活器具。罗师傅耐心讲解编织技巧及其在过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邀请孩子们亲手尝试编织,他们学着将稻草搓捻、编织,虽动作略显笨拙,却满是专注与热情。这一难得的体验,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智慧与艰辛,对农耕文化和匠心精神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在老手艺人的院子里,摆放着一只罗师傅自制的红色龙船,孩子们很感兴趣,玩起了划旱地龙船,齐心协力向前“划行”,一旁的老手艺人打着快板,唱起韵味十足的龙船歌,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此次中秋研学活动,通过将诗词鉴赏、非遗手作、自然观察与匠人寻访有机结合,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沉浸式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中秋节文化内涵的认识,更在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中增强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度过了一个有意义且收获满满的中秋节。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韦衍行)9月24日,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国家文物局将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同时,要持续推进申遗,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
嘉宾在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高静摄本报电 (闻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日前亮相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览展出23件石窟寺壁画临摹作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自2016...
7月9日,演员在武威西凉大剧院表演大型沉浸式情景舞台剧《天马行》。“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凉州城繁华景象。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古称“凉州”。武威历史悠久,西汉设置武威...
记者提问。水利部供图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欧阳易佳)水利部日前召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答人民网记者问时表示,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入汛以来,我国洪水南北齐发、频发、重发,长江、黄河、淮河、...
安徽滁州市农业农村局携手上海市滁州商会,7月6日在上海宣布,定于7月20日在上海闵行区白金汉爵酒店3楼大厅举办的“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将是国内外的经贸界的交流合作大会。本次对接会以“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民生褔祉...
7月20日,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在上海举办,通过政府统筹、商会引领、市场发力,82家滁州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领军企业,现场牵线对接500多家国内外客商,交友、交流、交易,共同以饱满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城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