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位置:财富头条网 > 企业

缺少“大院大所”?从“前2%顶尖科学家”,我们发现了深圳的科创密码丨指数

时间:2024年09月25日 20:50   来源:网络   浏览量:4010   
缺少“大院大所”?从“前2%顶尖科学家”,我们发现了深圳的科创密码丨指数

评估一位科学家的学术成就,以及一座城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是公认的重要参考。

近日,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联合发布第七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从全球700多万名学者中遴选出22个领域、174个子学科领域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绝大部分来自高校及科研机构。

高校资源一度被认为是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短板。而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深圳高校今年有超660名学者上榜“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广泛分布于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多所大学上榜人数创新高,综合统计口径的差异和调整,高校总体上榜人数比去年增长超200人。

这意味着,深圳“疯狂建大学”模式已有明显成效。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超7成上榜学者来自本土高校,其中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193人)表现最为亮眼,今年5月刚获批设立的深圳理工大学亦有33人上榜。两所中外合办高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70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8人)上榜人数稳步增长,“1+1>2”效应渐显。

年增超200人,“新”大学势头强劲

据了解,“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和“年度科学影响力”两个榜单,前者统计的是科学家职业生涯期间的综合表现,后者侧重上一年度的学术影响力。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去年的统计,深圳高校上榜约450人,其中“年度科学影响力”上榜约415人,相当于清华大学的70%。

而据“深圳教育”公众号消息,今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作为外地高校的深圳分支校区也单独公布了数据,“年度科学影响力”分别入选63名、31名。“初出茅庐”的深圳理工大学也有33人上榜,总体上看,深圳高校上榜人数较去年增加200余人。

哈工大、中大深圳校区办学时间短于十年,却相当于“站在巨人肩膀上”。

中大深圳校区则建成了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材料学院等17个学院,截至去年11月校区教职工达1237人,其中专任教师526人,含两院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8人、省级人才46人、市级人才305人。

作为深圳目前最“新”的高校,深圳理工大学在此次榜单中表现不俗,共33位学者上榜。强劲的人才实力背后,同样离不开“巨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支撑。

日前,深圳理工大学首任党委书记、校长到任,分别为朱迪俭和樊建平,后者于2006年带领团队创办了深圳先进院,目前该院已拥有近5000人规模,累计承担科研项目经费超百亿元,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全球高校院所第一。

在此基础上,深圳理工大学一经问世,师资队伍就汇聚了海内外院士14人、国家级人才88人,长聘教师中有41人在海外获得终身教职。

今年,深圳理工大学首次以法人单位身份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项目22项,获资助9项,资助率超过四成;另外还牵头联合申报并获批项目4项,直接经费合计近千万元。

深大、南科大占比超6成

提及深圳“本土”高校,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算最为“老牌”,分别成立于1983年、2012年。在今年的榜单中,深大、南科大(193人)一骑绝尘,加总占深圳高校上榜总人数约66%。

细看两个榜单,深大、南科大的上榜人数均稳步提升。其中,深圳大学82人上榜“终身科学影响力”,较去年增加13名;241名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较去年增加34名。

南科大方面,109人上榜“终身科学影响力”,较去年增加10人;193人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较去年增加19人。

9月初,深圳大学香港学院首届招收的95名新生正式在香港教学点开学,意味着内地大学赴港办学“头啖汤”正式落地,其首个境外办学机构——深圳大学东京学院也于去年4月正式开课。

除了吸引更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深圳大学方面表示,香港学院、东京学院的设立有利于立足全球视域,构建常态化引才体系,在多元圈层进行人才政策宣讲。

备受关注的还有“百人计划”。去年10月发布的深圳大学“百人计划”教师招聘公告显示,聘期6年内,教师可享受“百人计划”岗位津贴;助理教授综合年薪60万元起,副教授综合年薪69万元起,教授综合年薪83万元起。

全球引才叠加较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截至目前,深圳大学已有全职诺奖获得者1人,两院院士2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13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108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104位。

2022年,南方科技大学成为深圳本土第一所“双一流”高校。据该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人力资源部学术顾问刘绪透露,南科大在人事制度上进行创新,实行员额管理制、全员聘任制、教师PI制和教师准聘-长聘制。同时,学校有招聘自主权,可自主招聘和定岗定薪,对教师队伍实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截至目前,南科大已签约引进教师约1400人,包括院士61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高层次人才占教研系列50%以上。

中外合办“1+1>2”效应渐显

深圳近年大手笔投入教育,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即是推进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实施“本地优势产业+本地优势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合作计划,支持香港中文大学(简称“港中大”)、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简称“深北莫”)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大学。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获悉,今年建校刚满十年的港中大,44人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65人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上榜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再看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居第47位的香港中文大学,此次约有272人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339人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

与校本部一脉相承,港中大已建成经济金融、计算机数据科学、材料化学、生物医学4个国际一流学科,建立了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师资聘用、晋升制度,以国际同行评价为依据,以学术影响力和贡献作为人才评价的核心标准。

深圳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港中大“入乡随俗”,创新推出“9+3”薪酬制度。

“一所学校如果不跟当地的经济、社会发生链接,社会为什么要支持你?”中国工程院院士、港中大校长徐扬生曾透露,该校教授只发9个月薪水,鼓励教授走向产业前沿。

集结深港两地基因,港中大累计引进了65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和研究人员,包括诺奖得主6名,各国院士超40名。截至2023年底,该校横向产学研合作超230项,累计金额超3.2亿元。

深北莫同样明确,今年上榜人数创新高,共计8人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据悉,深北莫成立于2016年10月,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简称“莫大”)三方合作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目前在校生规模约2656人。

时任深北莫党委书记、副校长朱迪俭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深北莫坚持“三条腿走路”,即依托莫大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优势,结合北理工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智能感知等工程应用研究优势和深圳的区域产业优势,最终服务于广东省委“1310”部署和深圳“20+8”产业需求。

结合“三条腿”,深北莫先后设立了计算数学与控制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研究中心、现代生物学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前沿交叉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平台,2023年该校引进人才约120人。

记者梳理发现,深北莫此次上榜的学者大部分任职于上述科研平台,包括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梁中明、前沿交叉技术研究院院长秦庆华、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希平、计算数学与控制研究中心高级讲师Saravanakumar Ramasamy等。

“今年我们将通过专设俄罗斯人才工作网络、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开发全球人才挖掘系统等,采取全职引进、柔性引进、团队引进等方式,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大海内外引才力度。”朱迪俭透露。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 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

    北京八达岭长城一景。本报记者雷声摄一砖一石,铭刻着历史和沧桑;蜿蜒万里,诉说着光辉和荣耀。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1984年,邓小平、习仲勋等领导同志为首都一些单位发起的“爱我中华  修...

  • 国家文物局: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星堆申遗和潜力项目培育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韦衍行)9月24日,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国家文物局将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同时,要持续推进申遗,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

  • 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亮相巴黎

    嘉宾在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高静摄本报电  (闻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日前亮相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览展出23件石窟寺壁画临摹作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自2016...

  • 诗意中国丨城头月出照凉州

    7月9日,演员在武威西凉大剧院表演大型沉浸式情景舞台剧《天马行》。“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凉州城繁华景象。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古称“凉州”。武威历史悠久,西汉设置武威...

  • 水利部答人民网记者问:科学精细调度重大水利工程 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记者提问。水利部供图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欧阳易佳)水利部日前召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答人民网记者问时表示,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入汛以来,我国洪水南北齐发、频发、重发,长江、黄河、淮河、...

  • 安徽滁州绿色食品产业暨名优农产品对接上海销往全球

    安徽滁州市农业农村局携手上海市滁州商会,7月6日在上海宣布,定于7月20日在上海闵行区白金汉爵酒店3楼大厅举办的“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将是国内外的经贸界的交流合作大会。本次对接会以“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民生褔祉...